【關下漫談】背街小巷改造要注重營造文化氛圍
來源: 2022年12月23日 字體:大 中 小
天之水
近年來,我市把背街小巷改造提升作為改善人居環境、方便群眾出行、提升城市形象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,提亮背街小巷的“顏值”,讓廣大居民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在發展中更加充實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續。
背街小巷是百姓生活工作的聚集地,是城市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。背街小巷改造關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,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、打造宜居城市的重要抓手。我市扎實推進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的改造,老舊小區樓頂加固防水層、外墻貼上保溫層、地下管線一律提升改造,泥沙路面改成綠化帶或者鋪上了地磚。背街小巷有了柏油路,人車分離、電纜入地、路燈亮堂,老舊小區、背街小巷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,老百姓住得舒服又愜意,切身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人文溫度,政府所做的民生實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。
在對背街小巷基礎設施改造過程中,還需要注重保留和挖掘背街小巷蘊含的文化元素,才能彰顯一座城市的文化氣韻,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。
最大限度保留和挖掘背街小巷的文化底蘊和文化活力。從歷史沿革、紅色基因、先進模范等方面因地制宜進行更新開發。分散在大街小巷、百姓身邊、承載著城市歷史文化積淀的“街巷文化”,蘊含著城市最為細膩、廣闊而深厚的文化,可以通過繪畫、雕塑把這些歷史元素自信地展示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,讓這些蘊含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事例激勵市民,既體現出一個地域社會經濟活動和社會文化生活功能,而且彰顯出獨特的街巷文化。
立足當地特色,注重設計,嵌入文化內涵,營造文化氛圍。街巷不僅承載著城市最為深厚的文化,并賦予了一個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傳承和濃郁的人文氣息。根據背街小巷的居住形態,因地制宜,設置每一處場所的功能,改造風格與場所在形、色、意方面契合。以街景重構的方式,設計背街小巷的休憩空間、綠化景觀帶、文化活動場所,圍繞“好家風、好家訓”“志愿服務”“法制宣傳”“廉潔文化”等主題,把文化滲透在每一處場所,讓文化凸顯魅力。結合特色社區創建,打造風格各異的“最美街巷”。圍繞“一巷一特色、一街一文化”主旨,以創意彰顯活力,留住記憶、留住文化,用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引領風俗,點染生活,影響人格,打造城市治理的新亮點、文脈傳承的新載體、和諧宜居的新家園,讓改造后的背街小巷既方便群眾出行,又體現文化特色,既有“親切感”又有“煥新顏、添活力”的效果。
只有扎扎實實、堅持不懈地推進街巷文化建設,才能進一步將城市文化和城市文明提升到新的高度,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