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峪關魏晉墓壁畫的審美價值
來源: 2022年07月04日 字體:大 中 小
嘉峪關是一座優秀旅游城市,素有“天下第一雄關”的美譽。為了感受文化之美,古人的繪畫之美和他們的生活之美,我乘車去了一趟魏晉墓。魏晉墓在嘉峪關市東北20公里處的大漠上,有1400多座魏晉時期(公元220年—419年)的地下壁畫墓群,這些墓群被譽為“最大的地下畫廊”。這些古墓群東依酒泉果園鄉,西靠嘉峪關新城鎮,在我國歷史上魏晉時期是一個內亂迭起,外患甚憂的時代。由于戰亂頻發,中原人口大規模西遷,而導致中原人口減少,經濟落后,民不聊生,所以在中原魏晉時期很少有古墓群,更沒有“地下畫廊”。嘉峪關魏晉墓壁畫在這方面正好彌補了魏晉時期的這一缺憾。
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說:“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重心歸向,有的歸向于宗教,有的歸向于征戰,有的歸向于科學,有的歸向于政治,有的歸向于自然,而中國文化,則歸向于藝術……中國古代的很多繪畫和雕塑,往往出現在喪葬場所和宗教洞窟中?!保ㄒ浴洞竺揽勺贰?8頁211頁)嘉峪關魏晉墓“地下畫廊”就是中國西部文化歸向于繪畫藝術的最好證明。
一、嘉峪關魏晉墓壁畫的內容
嘉峪關魏晉墓地下畫廊的壁畫,真實而具體反映魏晉時期的政治、經濟、生產、生活、文化、軍事、娛樂的方方面面,內容豐富多彩,已成為我國魏晉時期不可多得的百科全書。1972年—1979年嘉峪關文物管理部門,先后發掘13座古墓,其中有8座彩色壁畫墓,共出土700多塊壁畫磚;3號墓為單人葬,7號墓為4人葬,其余都是2人葬;6號墓畫像磚多達130塊,最有代表性是魏晉墓壁畫的縮影,也是嘉峪關文物主管部門唯一對外開放的墓室;6號墓是一座由前、中、后三個墓室組成,墓頂為拱斗式,有拱形斜坡式墓道通向墓室,用干磚砌成。魏晉墓壁畫的繪畫風格傳承了漢代人物畫的傳統,在農耕方面有:耕田圖、磨地圖、播種圖、揚場圖;在狩獵方面有:射鹿圖、射兔圖、婦女狩獵圖;在生活方面有:采桑圖、做飯圖、烤羊肉串圖、對飲圖、喂馬圖、牧馬圖、牧牛圖、牛車圖、殺豬圖、宰羊圖、出巡圖、乘車圖、漏醋圖……特別是五號墓中的《驛使圖》,已成為我國郵政“形象大使”,成為中國郵政的顯著標志。它的畫面是一個郵驛騎在紅鬃馬上,頭戴進賢帽,身穿寬袖衣,足蹬長靴,左手舉著木瀆文書,右手牽著馬韁繩,驛馬四蹄騰空,信使穩坐馬背飛馳傳遞公文信息的情景。這幅驛使圖再現了我國西北邊疆驛使飛馬疾馳傳送文書的情形,它是我國最早郵政驛使形象的再現。1982年8月25日中國郵政局根據嘉峪關魏晉墓壁畫《驛使圖》發行了1元面值的小型張。1994年發行帶有《驛使圖》的儲蓄綠卡,《驛使圖》成為中國郵政的“形象大使”,從此家喻戶曉?!耙惑A過一驛/驛騎如流星/平明發咸陽/暮及隴山頭”(引自岑參《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》),這是唐代詩人岑參對驛馬奔馳如飛傳遞公文的贊頌。
二、嘉峪關魏晉墓壁畫的審美價值
繪畫是我國最古老的造型藝術種類之一,從山巖畫到洞窟畫,從寺廟畫到古墓壁畫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和蹤跡。繪畫本身不僅是造型藝術更是創美藝術,畫家、畫師創作出的作品是供人們觀看和欣賞的。嘉峪關魏晉墓壁畫真正價值,是在1972年被發掘之后實現的。一首歌、一臺戲、一本書、一幅字畫,如果沒有讀者、聽者、觀者去欣賞,上述的藝術作品就失去它的存在價值。嘉峪關魏晉墓壁畫具有審美、啟迪、教育作用?!皩徝馈睂儆谌藗兊男睦砘顒?,應屬于審美心理學的范疇。嘉峪關魏晉墓壁畫有哪些審美價值?
1、具有魏晉時代的各行其是的生活美。由于魏晉時期是一個戰亂年代,人們流離失所,居無定所。河西走廊遠離中原,避免了戰亂。魏晉時代的生活是個什么樣子?史料較少,實物更少。而嘉峪關魏晉墓的壁畫卻彌補了這一缺憾。嘉峪關、酒泉地區魏晉時期的古墓主人過著半游牧,半農耕的安逸、自由、舒適的生活。從耕田圖、播種圖、采桑圖、做飯圖、婦女狩獵圖中,可以看出他們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農牧生活方式的勞動場面,還可看到他們過著田園牧歌式的平靜生活。2、人物活動的場景美。人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具體時間和空間,環境是一切人物活動的舞臺。喂馬圖、牧馬圖、出尋圖、對飲圖、舞蹈圖、行樂圖、烤羊肉串圖,從這些畫面場景中可以解讀出墓主人不僅追求錦衣美食,還透露出他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和享受。3、畫面布局的和諧美。磚塊本是尋常物,上面繪畫人稱奇。磚塊本來用來蓋房的,而當時的畫師卻在一塊塊小小磚壁上,繪畫出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彩畫,在我國美術史上創造出一個奇跡,讓我們驚嘆不已?!赌僚D》按牛數,前四、中三、后一人的布局,采用重疊、聚散開合造型方法,使畫面既和諧又統一,給人一種美的感受;《驛使圖》按照生活的真實,上靜下動的構圖方式,馬上的驛使靜如處子,驛馬四蹄騰空馬尾平直翹起,在快如流星的飛奔中透露出畫面的動態之美;《行樂圖》四人一組橫向排開,他們用古琴、琵琶、洞簫、手鼓一起演奏,讓我們仿佛聽到天籟之音。
三、嘉峪關魏晉墓壁畫的繪畫風格
魏晉時期是個政局不穩、民不聊生的時代。在這個時代卻出現大書法家王羲之,頂級文學評論家劉勰,頂級人物畫家顧愷之。由于《蘭亭序》的出現,王羲之成了我國的“書圣”;《文心雕龍》的問世,使劉勰在中國文學史上豎起一座豐碑;《洛神賦畫卷》《女史箴圖卷》開創了人物畫的先河。從嘉峪關魏晉墓地下壁畫的面世中,我們能夠看出,畫師能用奔放飛動的線條來概括和表現復雜的事物。他們以線條的奔放與靈動為基礎,延續了漢代人物繪畫的樸實活潑,造型簡練,色調明快的風格。
畫師使用飛動和寫意兩大要素,注重中鋒用筆,及對線條粗細的準確把握,使筆下的人物剛柔相濟,動靜有別。畫牲畜時彈性線條凸凹有致地表現出牲畜的關節和肌肉。畫房屋、田地的線條簡練、奔放,顯示恣肆、瀟灑,給人一種豪放、樸實之感。嘉峪關魏晉墓壁畫的畫法,采用勾填法。在色彩的使用上,以赭石紅土為主,以黑白為輔。在起稿前先用赭石或紅土打成底色,然后用毛筆勾線造型,畫面完成之后,進行填色,整幅人物畫才算完成。壁畫用色大膽自由,線條奔放流暢,畫面充滿熱烈、浪漫、樸實之風,具有動感十足的寫意性。嘉峪關魏晉墓壁畫具有人物寫意的先驅性,對后世寫意人物畫的創作,有一定的借鑒和影響。嘉峪關魏晉墓壁畫的面世,改變了人們長期對繪畫的誤解: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畫擅長山水花鳥,人物畫欠缺的錯誤看法。人物畫,特別是寫意人物畫,中國美術史在唐代之前,寫意人物畫是中國畫的主流。嘉峪關魏晉墓壁畫上的人物在生活、勞動、狩獵、娛樂、美食諸多方面的造型,氣勢傳神,手法真實,有濃郁的生活氣息。嘉峪關的傳統美食—烤羊肉串,傳到現在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,如今仍然是嘉峪關市的著名地方小吃。
●楊德明